首页 > 诗文 > 刘方平的诗 > 代春怨

代春怨

[唐代]:刘方平

朝日残莺伴妾啼,开帘只见草萋萋。

庭前时有东风入,杨柳千条尽向西。

代春怨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时至暮春,独守空闺,莺啼声稀稀落落,应和着我的阵阵低泣。扯起珠帘,扑面央入满眼芳草。

一阵东风从小院里吹过;千万条柳枝便如同千万缕离情,一条一缕都向西指;那迢迢的西陲啊,正是爱人守戍的地方。

注释

代:犹拟,说作者完全以一个闺妇身份来写这首诗。

残莺:春暮时之莺。春暮则莺稀,故称残莺。

萋萋:形容草生长得茂盛。暗用《楚辞·招隐士》春草、王孙意。意诣征人未归。

尽向西:唐时征战多在西陲。

代春怨创作背景

  此诗是作者隐居时所作。由于隐士生活单调,取材范围狭窄,女性题材给了他探索另一个心灵世界,在故事化的虚构中施展才华的机会,所以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久处深阁的妇女对丈夫的思念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蒋寅著.大历诗人研究(上):中华书局,1995.08,:309

代春怨鉴赏

 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,要“言”的是“春怨”。诗中无一“春”字,但从写景可见;至于“怨”字,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,仔细琢磨了。

  “朝日残莺伴妾啼,开帘只见草萋萋。”“朝日”,犹日日,时俗口语;春暮莺稀,故谓“残莺”。“朝日”、“残莺”不仅点出暮春之晨的季节,时间,也使人们的想象自然从今晨的镜头回溯昨夜以至整个春天。阳光八室,晓莺啼愁,又一个恼人的春夜度过了。“残"字流露出她的迟暮之忧,“伴”字更传达出她的孤凄之感。时至暮春,独守空闺,自然怨忧满怀,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,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,更令人愁肠百结。愁之无奈,只好拉开窗帘,目之所见,芳草萋萋,碧色天涯。这无边的春色,既能勾起往日“草色青青送马蹄”的回忆,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,征人难待的悲恨。眼前所见,心中所思,景、事相连,更惹动无限伤怀。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。

  “庭前时有东风入,杨柳千条尽向西”。这两句别具匠心。“时有东风入”为“千条尽向西”之因,在东风的吹拂下,杨柳千条向西摇摆,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。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,征人所在,妾之所向,“杨柳千条尽向西”,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,玉立亭亭,忧思万缕,终日西望的情景。如此终篇,收到了情深意挚,含而不露,扣人心弦,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。

刘方平简介

唐代·刘方平的简介

刘方平

刘方平(758年前后在世),唐朝河南洛阳人。匈奴族。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,又欲从军 ,均未如意,从此隐居颍水、汝河之滨,终生未仕。与皇甫冉、元德秀、李颀、严武为诗友,为薪颖士赏识。工诗,善画山水。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,尤擅绝句,其诗多写闺情、乡思,思想内容较贫弱,但艺术性较高,善于寓情于景,意蕴无穷。其《月夜》 、《春怨》、《新春》、《秋夜泛舟》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。

...〔 ► 刘方平的诗(26篇)

猜你喜欢

到白水有感

宋代陈著

吾气已衰飒,兹行增惨凄。

近山云易雨,积水路如溪。

喜雨应吴太参二首 其二

明代孙伟

坐听檐虚泻沸涛,也知真宰养民膏。北窗梦觉增絺绤,南亩人归罢桔槔。

乡赛入村喧社鼓,野塘生水受渔舠。雨师先及公田足,为报官家抚字劳。

岳州临江驿见亡友凌溪子题壁怆然兴怀倚韵追悼 其二

明代顾璘

鹦鹉才高失帝庭,人间穷达转冥冥。久将尘土抛金紫,自慱声华付汗青。

避地盟寒空卜筑,招魂歌就或来听。笛声莫怆山阳舍,琴操期闻中散灵。

金山

宋代王洋

突兀波心倚翠空,他年金碧照鱼龙。

火烧水转休惆怅,且看中流树荫浓。

锦园 其二

宋代喻良能

山园多胜践,缭绕磬湖滨。畦药青生甲,湖波绿动鳞。

鹁鸪知欲雨,鸦舅报将晨。却忆京华日,长怀浩荡春。

樗林散人为严处士赋

明代潘希曾

散木岂无用,散人何可羁。树来广莫野,看到逍遥时。

朝市甘抛弃,烟霞足护持。高风千载上,谁嗣考槃诗。